好多年沒來過這里,一般回家直接去家里,沒來曾經上學的地看過,因為看高蹺來到這里,記憶中的學堂早不存在了,現在在學堂的地基上重新建造了村民活動中心,破舊的廁所也改造它用了,對面的碾米房都被重新改造成配房,一色的黃墻有了新的使命。
早年上學,復式教學,一年級到三年級,一個老師教學,記憶中第一位老師還要每天起早貪黑從東壩那邊走來,放學后走回去,中午在村民為他搭建的臨時泥巴灶上自己燒飯,那煙嗆人的很,有時候家長會送點家里的蔬菜給老師,那時的老師真的挺辛苦,不光路遠,連吃飯都沒著落。
大概一年多換了村里的老師,自家門口的老師省了走路的時間也可以回家吃飯,后來從三個年級合并成一二年級的復式,老師有更多的精力教學孩子了。
大概復式教學點拆除是97年吧,后來改成幼兒班,到底什么時候幼兒班也拆并到姜家,可能是99年后,也不知道村里對這些有沒有記錄,如果沒記錄以后的后人根本不知道這里曾存在過的。每個村還是要有點文字把這些變化記錄下,形成書的形色,以后需要可以翻閱了解村的發展歷史。

